为什么你没有成为学霸?
这是周岭的第38篇原创文章
本文字数3720,阅读时间约5分钟
心声
我要是能早想通这一点,说不定已经了不起得让现在的自己高山仰止了。
正文
从小,我们到处都能听到这样的教诲:“做事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老师这么教导,父母这样催促,朋友也时常这样提醒。
现在,我们也会时常告诫下属或孩子:“做事要专心,不要三心二意!”当我们说这话的时候,表达得都是同一个意思:做事的时候要认真!要高效!
事实上,真正的专心或专注是指全情地投入和清晰的界线,是生活中每时每刻都需要的行为模式,而不仅仅是面对任务时的认真和高效,二者之间天壤之别。
这种肤浅和表面的认知使我们产生了巨大的误解,以致错过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的品质。
你不信?
那我证明给你看。不过这次用的不是道理,而是科学!
专注当下使大脑皮层变宽变厚
冥想(Meditation),在中国也叫打坐或禅修,是佛教、道教里最基本的修炼行为之一。这种在世人看来显得有些怪异且神秘的行为通常是不会让人和科学联系起来的。
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冥想对操行者的益处多多,根据文献显示,至少有六大好处:(内容来源《普通人打坐的6大好处》,文末附25项参考文献出处)
1、它能让你更健康
增强你的免疫系统/减缓各种疼痛/在细胞层面去除炎症
2、它能让你更快乐
增加正面的情绪/减轻抑郁/消除焦虑/减缓压力
3、它能让你更好地社交
让你对社交联系体会更深,进而改善你的情商/让你拥有更多同情心/能让你觉得不那么寂寞
4、它能提高你的自制力
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更强的自我审视能力
5、它能改善你的大脑
增加大脑的灰质/能增加与情绪管理、正面情绪、自制力相关的大脑区域的体积/使大脑皮层变得更厚,使你更能注意力集中
6、它能提高你的效率
增强注意力与参与度/增加多任务处理能力/增强记忆力
请注意第5项,这项表述包含着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通过冥想(即,所谓的打坐或者禅修)练习,可以使大脑皮层面积扩大,可以使灰质变得更厚……
这意味着什么呢?
公布答案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大脑皮层和灰质。
文中所指的大脑皮层即上图中前额叶皮质区,这个区域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
其它动物靠本能生存,没有也不需要这皮质区,而人类凭借它便可以进行分析、想象、逻辑等高级智力活动,可以说整个人类文明都建造在这个大脑皮层之上,对个人来说它就是智力。
皮层的面积越大,灰质越厚,人就越聪明。
所以这意味着,像冥想一类的活动居然可以直接提升人的智力,使人变聪明,甚至比聪明还要高级,因为从六大好处看,它带来的是比聪明更高级的智慧。
就像我们胳膊细,玩一阵哑铃就会变粗,腿细,做一段时间深蹲就可以搞定,而让大脑变强大则只需要一个非常简单的大脑体操:
闭眼静坐,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每天十五分钟以上……
是不是很神奇?
修行之人通过这种方式修炼,从而让自己拥有极高的智商,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感知,长寿的身体,最终参悟世间万物,成长为得道高人。
“专注-发散”模式让大脑产生灵感
在《学习之道》这本书中,芭芭拉·奥克利(Barbara Oakley)给我介绍了大脑的学习规律,非常有意思。
大脑在学习的时候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明意识”的专注模式,另一种是“潜意识”的发散模式。
当我们专注某件事物的时候,清醒专注的前额叶皮层就会自动沿着神经通路传递出信号,这些信息会奔向与你思考内容相关的各个脑区,将它们连起来,这就是专注模式,如下图中的左图所示。
左图为专注模式,右图为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下,你可能能够解出问题,也可能想不出答案,因为真正的答案可能并不在你意识关注的脑区,所以即使你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找到答案。
此时就需要潜意识的发散模式来帮助我们,它能够让大脑跳出原来的工作区域,让神经元随机地和不相关的区域进行连接,从而得到可能解决问题的答案(见上图中的右图)。
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问题在想的时候死活就是搞不懂,而后在其它的某个时候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念头,灵光乍现,然后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不过想要潜意识工作有一个条件,就是需要彻底关闭清醒的“明意识”,即彻底忘掉原来那件事。
两种模式的关系这就好比手电筒里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光速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径直打在一小块区域上,如果拨到发散模式,光柱就会散开,虽然光强度会降低,但照亮的范围更广,并且二者不能在一个手电筒上同时存在。
所以,变“聪明”的秘诀就在这里:先开启专注模式,想不出答案之后转换到另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上,那么灵感和答案就会极大概率地出现。
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人不服:自己平时也经常切换的啊,但为什么就不见灵感或答案出现呢?
别着急,这个结果的出现需要两个前提:
1、事前,必须聚精会神,让“明意识”极度地投入;
2、事后,必须完全忘记,让“明意识”彻底地撒手。
归结起来就是,在A时间段彻底关注A,在B时间段彻底关注B,A和B两件事情之间有非常清晰的界线。
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是在A时间段里想着B,没有足够地投入,在B时间段里又想着A,二者之间模糊不清。所以“明意识”工作的深度不够,“潜意识”也无法顺利开启。
李大钊曾对他的孩子说:“学要学得踏实,玩要玩得痛快”。他们已经从经验上找到了这个规律,并尝试传递给自己的后代,我想这就是最好的注解。
可千万不要养成“学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想着学”的习惯,这可不是效率的问题,而是它会让你变“笨”,失去成为学霸的可能性。
当然,生活、工作和成长同理。
如何养成专注的习惯
我们可以进行这样一种推测:
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无意养成了全情投入和界线清晰的专注习惯,那么他不仅能在物理大脑上获取优势,也能够在行为模式上获取优势,两项优势经过长期的强化、积累,就能形成与普通人的巨大落差。
或许这就是人生大成或幸福的真正原因。
当然,事情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虽然道理很清晰,但如何做到却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保持专注其实是一件极有难度的事情,但是这种难并不是难在如何保持专注上,而是难在保持不专注实在是太简单了。
换句话说,就是分心走神的成本太低,低到几乎为零。
想想看,无论我们身在何处,经历着什么,只要现实稍不如意,就可以让思绪上天入地,天马行空,瞬间逃离困境,享受想象中的舒适和快感。
同时,现代社会科技和信息如此发达,让生理和精神获得即时快感变得更为便捷:我们可以躺在床上刷手机,不知睡觉何时;我们可以在聚会的时候刷手机,不知友情何在;我们在陪伴孩子的时候刷手机,不知童真何味……我们越来越脱离当下而不自知。
社会越发展,保持专注的能力将越来越稀缺,谁能获得这种能力将在极具潜能和优势。
虽然做到不容易,甚至起步也不算早,但做总比不做强!任何时候修炼专注能力,都是正确的选择。
对此,我给出一些建议:
1、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且有价值的事情,会不自觉地让人保持专注,这是为数不多的好选项。
2、直面痛苦
喜欢且有价值的事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要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面对“痛苦感”,最好的办法是直面而不是逃避。
我以前跑步的时候,经常会走神,走神的原因是为了逃避那种缺氧乏力的“痛苦感”,之后强迫自己专注当下,感受每一次迈腿和每一次呼吸,心里告诉自己:“不过如此!”渐渐地,身体会变得越来越舒服,越来越享受,而走神会在刚开始的时候舒服一下,之后越来越难受,越难受越逃避,恶性循环。
3、专注当下
如果你在洗澡,就感受热水流过身体的柔和,不要想其它事;如果你在吃饭,就体会每一口饭菜的芬芳,不要想其它事;如果你在睡觉,请关闭手机,体会身体每一处的放松,不要想其它事……
4、彻底切换
根据大脑工作原理,专注之后就彻底从A切换到B,不拖泥带水,全情投入下每一段时间,不要去想之前或者之后的事情。
5、放弃顾虑
一个更好的消息是,我们95%以上的担忧和顾虑都不会发生,所以即使你不去想,也不会有任何损失。
你可以回顾任何一次担忧和多虑,没有一次不是这样的!想了又没有用的事情干嘛要去浪费时间呢?勇敢地放弃它们吧!
6、练习冥想
如果有必要、有条件,你可以练习冥想,这里有一个《坐享教程:最简单有效的大脑锻炼方式》可供你参考。
7、学会临在
如果自己在练习的过程中(包括其它刻意保持专注)的时候总是走神怎么办?
没关系。千万不要自责!千万不要懊悔!千万不要愤怒!
你要做的就一件事:平静地接受,并平和地把注意力重新拉回来,不厌其烦!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想象另外一个自己在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思维、想法、情绪是什么,但是不要去判断或分析你所观察到的内容,只描述,不分析,这样很自然地就能把注意力拉回来。
在《当下的力量》中,这种方式叫:观察者临在。
毕竟走神实在太容易了,平静地接受它,然后对自己说:没关系。再重新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这个次数可能会很频繁,但是随着练习的增加,会越来越少。
我练习过冥想,别说十五分钟了,就是开始的头一分钟,也会走神十几次,太正常了,但最好的方式仍旧是接纳它,并重新进入新的自己。
专注即得道
最后,讲一个故事。
一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参考书目
《学习之道》Barbara Oakldy
《当下的力量》Eckhart Tolle
《少的力量》Leo Babauta
如果你有睡眠问题,我有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分享给你:
1)找一个舒适的姿势躺好;
2)自然深呼吸,在呼气时想象整个头部的紧张感随呼出的气息蒸发消失,同时感受整个头部毫无气力地松软下沉,心中默念:头~部~放~松~
3)然后依次从左手、左脚、右脚、右手,再到头部,同法循环。
就这么简单!它可以让自己完全专注当下,全身松软地入睡,不仅入睡极快且睡眠质量极高。
我忘记了方法的出处,所以就自己想了一个名字,叫“五体循环放松法”。
但凡我认真做了就会有高质量的睡眠,醒来时神清气爽;凡是胡思乱想就必定难以入睡,醒来时身体紧张僵硬, 难受至极。
如果你失眠、睡不安稳,或许可以试试:)
以上是我肤浅的思考,如有疑问或不妥,烦请留言告诉我,能够得到大家的反馈,是我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经历或相关事例,也请留言分享,不胜感激!
关注“清脑”
共同开启心智
探索成长方法论